1、財務預算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和定量化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預算到全面、綜合地協調、規劃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層次的經濟關系與職能,使之統一服從于未來經營總體目標的要求;同時,財務預算又能使決策目標具體化。財務預算作為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最后環節,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映經營期特種決策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使預算執行情況一目了然。
2 、財務預算有助于財務目標的順利實現通過財務預算,可以建立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標準。將實際數與預算數對比,可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偏差,使企業的經濟活動按預定的目標進行,從而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
3、財務預算總預算財務預算是總預算,又是作為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最后環節的預算,它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應經營期特種決策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使預算執行一目了然。其余預算均是賬務預算的輔助預算。
4、系統性原則是指財務管理是集團各成員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本身又由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分配管理等諸多子系統構成。
5、現金平衡原則是指在財務管理中,貫徹的是收付實現制,而非權責發生制,客觀上要求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做到現金收入(流入)與現金支出(流出)在數量上、時間上達到動態平衡,即現金流轉平衡。保持現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現金預算控制。現金預算可以說是籌資計劃、投資計劃、分配計劃的綜合平衡,因而現金預算是進行現金流轉控制的有效工具。
6、 收益風險原則是指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獲取收益,總得付出成本,而且面臨風險,因此成本、收益、風險之間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成本、收益、風險三位一體的觀念,以指導各項具體財務管理活動。
7、利益協調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時,離不開處理與所有者、債權人、經營者、職工、內容各部門、債務人、被投資企業、國家、社會公眾等利益主體之間的財務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務管理過程,也是一個協調各種利益關系的過程。利益關系協調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國家法律法規、企業契約、企業章程及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均是企業處理財務關系的規范。